宣城市區陽德路號 宣城陽德路延伸段什么時候開工?

宣城陽德路延伸段什么時候開工?

規劃已經完成,年內即可開工。

宣城有哪幾個縣市區?

宣城轄宣州區1個市轄區和 郎溪、 廣德、 涇縣、 績溪、 旌德5個縣, 代管寧國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24個鄉,57 個鎮,14個街道辦事處,730 個村,156 個社區。

宣城,安徽省轄地級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臨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黃山,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馬鞍山及江蘇省南京、 常州、無錫接壤;介于北緯29°57′~31°19′、東經117°58′~119°40′之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12355.66平方公里,轄1個區5個縣1個縣級市,戶籍人口280.4萬(2016年末)。

宣州春秋時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縣。1949年,成立宣城專區。1952年,宣城專區撤銷。1971年,改稱蕪湖地區。1980年,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1987年,設立縣級宣州市。2000年,撤銷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

宣城的建沒和規劃有哪些?

根據《宣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批后公布》,我們可以看出

宣城的建沒和規劃有哪些,現在簡單地分享給大家——

一、 規劃范圍

規劃分為市域、城市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空間層次。

市域:宣城市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約1.23萬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區:包括濟川、鰲峰、西林、澄江、敬亭山、雙橋、飛彩、金壩、向陽(不含魯溪村)、天湖等10 個街道和古泉鎮、孫埠鎮的部分(建國村、西馬村、正興村、三里村)、沈村鎮的部分(雙塘村和太陽村)、養賢鄉、五星鄉等5 個鄉鎮,總面積約723 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東至水陽江、人和路-麻姑山路以東約600 米,西至極盛路,南至500KV 高壓廊道和川氣東送廊道,北至青弋江大道以北1000-1500 米、新皖贛鐵路和銅南宣高速,包括金壩和向陽街道的城市集中建設區,總面積約288平方公里。

二、 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16~2030 年,近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三、 城市性質及發展目標

(一) 城市性質

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長三角重要的工貿旅游基地、交通物流樞紐,歷史文化和山水生態名城。

(二)發展目標

1、城市發展目標:建設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聚力打造“現代產業之城、綜合樞紐之城、文化生態之城、平安幸福之城”。

2、城鎮化發展目標:2030 年城鎮化水平達70%,市域總人口340 萬人,城鎮人口238 萬人。

四、 城市規模

至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65萬人,用地規模65平方公里(不含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15平方公里,下同),至2030年,中心城區人口100萬人,用地規模100平方公里。

五、 城鄉空間規劃

(一) 市域

市域空間格局:構建“三區兩廊”市域空間格局,即宣城市中心城區(宣州)綜合功能提升區、寧郎廣產業發展優先區、涇旌績生態保育重點區、宣郎廣寧智創走廊和宣涇旌績文旅走廊。

市域城鎮體系:形成“四級”市域城鎮體系,即一級城鎮、二級城鎮、三級城鎮、四級城鎮四個層級城鎮體系,其中,一級城鎮1 個,即宣城市區,為Ⅱ型大城市;二級城鎮6 個,即6 個縣(市)域中心城區,其中寧國市區、廣德縣(市)城區、郎溪城區為Ⅰ型小城市,涇縣城區、績溪城區、旌德城區為Ⅱ型小城市;三級城鎮25 個,即25 個中心鎮;四級城鎮50 個,其中建制鎮(街道)30 個,鄉20 個。

市域重大基礎設施廊道: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和高壓電力、高壓燃氣、通訊等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共廊建設,構建市域宣城-郎溪-廣德、宣城-涇縣-旌德-績溪、宣城-寧國、廣德-寧國-績溪、涇縣-寧國等重大基礎設施綜合廊道。

(二) 城市規劃區

城市規劃區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對接周邊區域板塊,利用外部發展機遇;依托地域比較優勢,體現城市職能定位;尊重自然山水環境,形成獨特空間格局;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注重鄉鎮特色發展。

城市規劃區城鄉居民點體系規劃:形成“中心城區-鎮(鄉、街道)-中心村-自然村”的四級體系。鎮(鄉、街道)一級有7 個發展單元,其中含3 個街道(天湖、金壩、向陽)、2 個鎮(孫埠、古泉)和2 個鄉(養賢、五星)。規劃設置22 個中心村(不含天湖街道);自然村應控制分散的基層村建設。

城市規劃區城鎮發展指引:城市規劃區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將周邊鄉鎮/街道強化與中心城區的協調,劃分南北兩個片區分別進行建設引導。

(三) 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形成“雙城雙片、雙源雙廊”的城市空間結構。

雙城雙片:綜合功能的中部主城和西部新城,產業功能主導的東部片區和北部片區,形成內核外圈的形態格局。中部主城承擔城市和區域層面的各項主要職能,以公共服務、居住、商業、商務為主,工業為輔;西部新城形成以公共服務、居住、商業、商務、工業等多元功能復合的綜合新城;北部片區形成以工業為主,居住為輔的發展片區;東部片區形成以商貿物流為主,工業、居住為輔的發展片區。

雙源雙廊:以敬亭山和夏渡森林公園作為生態綠源,以水陽江和西側開放空間作為生態綠廊,形成山水相嵌的生態格局。

中心城區發展協調區:1)宣郎寧涇協調區:以宣城中心城區為核心,加強宣州區-郎溪縣-寧國市-涇縣在生態、文化、產業、交通、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領域的協同共治,共同打造宣城市融入長三角和蕪馬宣一體化先行區、文化旅游與休閑度假目的地,構建綠色發展指引下“網絡化、多中心”的城鎮密集區。

2)市轄區(宣州區):依托敬亭山、南漪湖和水陽江等核心生態要素,形成“一城(宣城市中心城區)一區(南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一廊(水陽江歷史文化生態廊道)”的空間格局,促進山水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互融發展。

六、 綜合交通規劃

重點構建“四港匯聚、多式聯運”的市域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形成集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各級各類交通相互銜接的綜合運輸體系,提升綜合交通體系的服務水平,突出城鄉公交一體化戰略。打造“中心城區一小時通達滬寧杭合” 、“市縣一小時”、“縣鄉半小時”交通圈。

統籌區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統籌合宣杭廊道,滬宣銅廊道,京(宣)福廊道、寧宣黃廊道,鎮宣黃廊道等市域五大交通廊道。

構建高效快捷的中心城區交通體系,規劃建設“兩縱一橫”快速公交系統,形成“四環十二射、橫縱四聯”主干路網格局。

“四環”:內環(宛陵路-梅溪路-宛溪路),緩解老城交通壓力;中環(水陽江大道),疏解中部主城交通,近中期推動水陽江大道部分路段和主要節點快速化改造;外環(青弋江大道-南漪湖大道-陵陽路),串連外圍片區和疏解過境交通;高速環(滬渝高速-宣南銅高速-寧宣高速)。

“十二射”:連接中部主城和外圍片區的12 條放射狀城市主干路,即昭亭路、鐵山路、日新路、寶城路、創業路、薰化路、響山路、向陽大道、鰲峰路、陽德路、宛陵路、水陽江大道。

“四聯”:是指外圍片區之間聯系的4條城市主干路,分別為樂義崗路-樂義崗路南延,奉公路-昭亭路-薰化路,寶城路-宛陵路,宣酒大道-梅溪路-響山路。

七、 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根據城市空間布局結構,建立城市級、片區級、社區級的公共設施分級體系,以城市公共活動中心的合理配置與布局增強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建設宜居生活圈。

城市級:形成“三核四心三帶”公共中心體系,具體包括環彩金湖[專題進入

原文標題:宣城市區陽德路號 宣城陽德路延伸段什么時候開工?

原文來源:"本站所有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即刻刪除!"